特朗布蘭特山(Mont Tremblant)

特朗布蘭特是魁北克勞倫山脈上的一個城市,位於蒙特利爾西北部約130公裏、渥太華東北部140公裏處。特朗布蘭特以其優質的滑雪度假勝地而聞名於世,特朗布蘭特滑雪度假村位於市中心13公裏處,山腳下的地域被稱為蒙特朗布朗。聖喬維特(Saint-Jovite)是蒙特朗布朗的最大人口集中區。 蒙特朗布朗擁有一個被稱為蒙特朗布朗環道(Circuit Mont-Tremblant)的競賽跑道。這裏曾經舉辦過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和冠軍方程式環球賽事(Champ Car World Series)等競技類的比賽。在壯麗遼闊的景色裏來觀摩一場速度與激情的碰撞,也不失為一種新型的戶外娛樂項目。 在特朗布蘭特山周邊的區域設立著種類繁多的戶外休閑娛樂設施。遊客們可以前來打高爾夫球、騎腳踏車、劃獨木舟以及徒步旅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特朗布蘭特山創造了多樣的純天然“娛樂設施”。 Bile and pancreatic juice enter the small intestine…

加拿大最古老的建筑

圣叙尔比斯神学院(Saint-Sulpice Seminary)是蒙特利尔最古老的的建筑之一。1684年建于圣母街(Rue Notre-Dame),坐落在年代久远的圣母大教堂旁(Notre-Dame Church)。同时,圣叙尔比斯神学院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并且依旧用于它建造初衷的建筑——作为圣叙尔比斯祭司学会(Society of Priests of Saint Sulpice)成员们的住所。从1964开始,圣叙尔比斯神学院就成为了蒙特利尔历史街区(Historic District of Old Montreal)的一个部分。1985年,它被魁北克政府指定为一处历史纪念地,并且于2007年被加拿大古迹局(Historic Sites and Monuments…

纳奈莫市 (Nanaimo)

海港城(Harbour City )纳奈莫 (Nanaimo) 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的第二大城市,占地95.1平方公里。1874年建市至今已有100,000人口。因其城市天然的深水良港,纳奈莫被查理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称之为海港之城。既然是海港城市,纳奈莫在19世纪早期是海上贸易的集中站点之一, 这也引出了纳奈莫在印地安原住民得撒利系语中得意思“聚会之地”。 1849年,哈得逊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 通过当地原住民获悉致力有大量得煤矿资源,于是在1853年,他们在今天纳奈莫得市中心建立了一个碉堡,从此这座碉堡就作为了城市得象征,至今依然保存着。就这样纳奈莫就作为了一个重要得煤矿资源产出地迅速得发展。之后渐渐得木材又取代了煤矿成为了新得重要贸易资源。今天纳奈莫得重要产业包括渔业,木材以及各种第三产业。当然了,旅游业业在近几年得到了相当快搭发展。 纳奈莫得自然风光得天独厚,面临风景秀丽得乔治亚海峡,在纳奈莫几乎是随处都可以看到海景,这座坐落在海岛丛林中的城市环境优美,生活惬意。在纳奈莫你虽然不能见到高耸的现代建筑,但是你一定会被她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内涵所吸引。纳奈莫的市中心很小,以海港为中心,大约一个小时就可以逛一圈。这里经常举办音乐会或是许多文娱活动供居民娱乐。纳奈莫的居民区则分布在市中心周围欺负的山地丛林之中,而家家户户都是精致的小木屋,似乎和丛林容为了一体,住的十分的舒适,道路上经常会出现小心鹿的标识,耳边围绕的清脆的鸟叫和昆虫的声音,仿佛每天都在渡假村居住一般。这里公园很多,随处可见。公园里有渔船,酒吧,小木桥,水上飞机场,还有长长的水边购物廊。在公园中漫步,天空上海鸥在飞,野鸭在叫,水上飞机的轰鸣,还有大提琴的乐章,一定会要你觉得美的有点恍惚。从飞机上俯视,山坡上错落有致的居民小木屋自然就成了一处美丽的景观。如果你想感受一座城市大小的,坐落在海边的,开放式森林别墅区,那么纳奈莫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Effective and cheap Kamagra…

維多利亞港-駛向天堂

每當輪船從美國華盛頓州駛進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港時,靠在欄杆上的我總是被她迷人的風姿所陶醉。興奮的遊客擠到甲板的最前端,拼命地朝著岸邊按照相機快門。沿岸莊重而古老的建築使人立刻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歷史氛圍 ,襯著碧海藍天,安詳寧靜,讓人有一種發現世外桃源的興奮。當年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發現這裏的時候,應該也是一樣興奮的心情吧。出現在岸邊的菲爾蒙特女皇酒店古老的外表使她看上去就像一位上世紀的淑女從浪漫的過去而來。當輪船更靠近岸邊時,1898年建造的省議會大樓出現在眼前。議會大樓的莊重雄偉和同時期建造的菲爾蒙特女皇酒店交相輝映,仿佛是一首二重唱。 維多利亞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省會,同時又是一個重要的港口。維多利亞是被哈德森灣(Hudson Bay)公司在1843年發現的,他們把哥倫比亞作爲一個貿易港口。當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稱這裏爲‘Camosack’,在土著語中是‘激流’的意思。今天的維多利亞已經成爲一個豐富多彩的城市。這裏完好的保留了土著人的圖騰柱,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築,因爲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這裏的建築保持了濃重的維多利亞風格,漫步街頭猶如置身在古老的歐洲。這裏的人還保留了喝下午茶的習慣,仿佛這個城市有收集古董的愛好。另一方面,作爲一個大學城,著名的維多利亞大學,又爲這座城市增添了年輕人的活力。這裏到處充滿了藝術氣息,商店的櫥窗裏挂滿了各種英國來的和這裏本土的藝術品。逛街在這裏也成了一種類似於逛藝術博物館的享受。 因爲當地的地中海氣候使維多利亞成爲加拿大氣候最溫暖的城市之一。由於當地比較乾燥,又有清涼的海風,即使是夏天也不是很炎熱。夏天的平均溫度也只有22攝氏度左右,冬天最冷的時候平均溫度大約7攝氏度。 維多利亞的內港口是旅遊者很喜歡聚集的地方。漫步於古典的建築之中,觀看港口中的各色船隻,再加上一杯下午茶和點心,就是放鬆身心的最好方式。菲爾蒙特女皇酒店的下午茶最有名,他們每天要接待八百多人的下午茶呢,很多好萊塢名人都是他們的常客。 維多利亞是觀看鯨魚的絕好地點。這裏是很多鯨魚的棲息地,也有很多隨季節遷徙的鯨魚會到這裏。三四月是觀看遷徙中的灰鯨的最好季節。維多利亞提供乘船出海觀鯨的服務。在這裏,你有機會近距離看到巨大的食人鯨,可能就離你乘坐的船隻一百米遠。除了巨大的鯨魚外,這裏還有很多其他小的海洋動物,像海獅,海豹,海豚,水獺和各類海洋魚類。鮭魚産卵也是一個可以在維多利亞看到的很有趣的現象。成群的鮭魚從海裏遊回來,在臨死之前産下魚卵,留下它們的下一代。維多利亞港因爲氣候溫和,自然資源都沒有受到污染,因此成爲了觀察海洋動物的天堂,很受自然愛好者的喜愛。 The herb also lowers mental and click this link…

看鯨魚 Whale Watching

春暖花開的4月是觀賞野生海洋動物的最佳季節。“賞鯨”成為一項新興旅遊項目風行於全世界。無論是在鯨魚棲息水域靜謐地邂逅,還是一路追蹤逆戟鯨魚躍而起、浪花飛濺的剎那,都將是這一季帶給你的難忘的回憶。 人類與鯨魚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幾個世紀之前。出於生存與展示的需要,人類一直將鯨魚列為捕殺對象。但是,到了上個世紀下半葉,人們開始意識到維持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性。1967年,西部捕鯨公司的關閉標誌著BC省海域的捕鯨史宣告結束。然而直到1972至1973年間,加拿大和美國的漁季才正式停止商業捕鯨行為。現如今,鯨魚作為保護物種,逃離了被人類濫殺的厄運,可以自由徜徉於碧波白浪。 每年五月至十月期間,加拿大的各大主要城市,如溫哥華(Vancouver)和維多利亞(Victoria))外圍,以及距離溫哥華島(Vancouver Island)西、北海岸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Northern BC)等行程稍遠、但交通便利的地帶,都為遊客提供了一系列精彩的觀賞活動。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賞鯨之旅日趨活躍:招牌探險活動包括搭乘高速敞篷賞鯨船行駛至鯨魚進食海域,或是在堅固可靠的遊艇甲板邊觀賞鯨魚。由於賞鯨活動在BC省沿海十分興旺,許多旅遊團都承諾您會看到鯨魚,若未看到,下次可免費遊玩。 遊客可以在“賞鯨”的同時“賞景”,海風吹拂的秀美海岸、海浪綿延數裏、一波接一波地輕撫著沙灘,還有瑰麗的海島、神秘的海灣以及洋流漩渦,當然,自由搖曳的鯨魚們為這美麗的風景錦上添花。 BC省海域的鯨魚種類繁多:虎鯨、灰鯨、小須鯨、座頭鯨。數以千計的鯨魚沿著BC省海岸線遊向阿拉斯加(Alaska)或遊回墨西哥(Mexico)。在南溫哥華島,那孕育了豐富海洋生物的海岸保護水域內,甚至棲息著數群虎鯨(殺人鯨)。 There are many drug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阿米什人 Amish

行走在滑铁卢(Waterloo)的大街上,你也许会遇到一批穿戴着中世纪欧洲样式服装,驾着马车,朴素,庄重,和身边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格格不入的人群。他们男的穿着黑色礼服,头戴宽边礼帽,女的则是布制长裙,外套着披肩或围裙,头戴白色小布帽—他们就是远离现代文明的阿米什人(Amish,有时被称为孟诺派教徒Amish Mennonites),他们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群,在繁华的街道上静悄悄地成群而行,沉静淡定地从你身边经过,给人以强烈的神秘感。目前欧洲已经没有阿米什人了。阿米什人目前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加拿大的阿米什人多聚居在安大略省(Ontario)的滑铁卢一带。 阿米什人是一群正统的基督教门诺派(Mennonite)教徒。阿米什人主要共享一个德国或瑞士血统。他们通常以“阿米什人”自称,但这只是对他们信仰社区成员的统称,而不是作为一个民族名称。阿米什人生活崇尚勤俭,穿着普通衣服,并且拒绝采取许多便利的现代技术。他们不从军,不接受社会福利,或任何形式的政府帮助,也不购买保险。 阿米什人从18世纪开始,由于饥荒,宗教战争和迫害等种种原因迁移到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和加拿大五大湖地区。他们多来自于普法尔茨(Palatina)和其周边地区。第一批阿米什人最初移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伯克郡,后来由于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引起的土地问题和安全问题而搬迁。大多数最终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县,还有人定居到阿拉巴马州,特拉华州,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堪萨斯州、肯塔基州、密歇根、明尼苏达、密西西比、密苏里州、蒙大拿、内布拉斯加州、纽约州、俄亥俄州、马里兰、田纳西州、威斯康辛州,缅因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 今天,最传统的阿米什人后代仍然继续说宾夕法尼亚州德语(Pennsylvania German),他们也因此被称为宾夕法尼亚荷兰人(Pennsylvania Dutch)。到2000年,超过165000个旧时安曼教派阿米什人(Old Order Amish)住在美国,大约有1500人生活在加拿大。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他们的人口数量在2010年已经增加到227000。 真正成为阿米什教会的成员开始于洗礼,通常在16岁到25岁之间完成。只有加入教会才能被认可为真正的阿米什人。加入教会就意味着一个人只可能与相同信仰的人结婚。每个教会所在地区平均有20至40个的家庭,礼拜活动每隔一个星期日轮流在一个成员家庭中举行。每个教堂都由一个主教,若干部长和执事来主持事宜。根据教堂的规定,每个教徒都在严密的考察之下,不得破坏教会规则。这些教会规则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大多数方面,包括禁止或限制使用电源电力、电话、汽车、以及服装规定。许多孟诺教派的教会成员不买保险或接受政府援助,如社会保障。教会成员对外实践不抵抗和不执行任何类型军事服务的准则。阿米什社区也分为若干个团契,一些新教条团契接受使用汽车和电话,而保守的旧教条团契则教规严厉。 阿米什人的教会及其严格,不遵守教会规定的成员会被逐出教会。除了被逐出教会,不守规矩的成员还会被“闪避”—包括被其他教会成员所疏远,不允许靠近教会等。尽管教规严格,几乎90%的阿米什人选择受洗并加入教会。阿米什人教堂十分注重与不同信仰的人群—比如说英语的人群—保持距离。但并不是所有阿米什的子女都会选择进入教会。在一个被称为“徘徊期” (通常是指青春期到正式成人并加入教会之间的阶段)的阶段中,年轻人行为有所越轨是可以被宽恕的。对于选择不加入教会的阿米什人,有些社区会选择闪避他们,但也有社区这些与脱离教会的人保持密切的家庭和社交联系。 阿米什人的信条主要表现在避免“骄傲”和崇尚“谦卑”。所谓的谦卑指的是“顺服”和“交托”,愿意顺服于上帝的旨意,服从团体的规范。这与美国个人主义的文化背道而驰。为了不依赖其他人或物,阿米什人拒绝使用节省劳力的现代技术;为了避免产生身份地位的斗争,阿米什人拒绝奢华的生活用品等等。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所有教会中的孩童都在统一的大教室中上课,授课老师一般是同教会的未婚女性。阿米什人认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不需要高深的知识, 理论学习非但对农场劳作无益,反而会使儿童对物质方面的享受过于看重。因此阿米什儿童到了八年级(13-14岁)时就不再上学。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由于和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阿米什人教会因此被告上法庭。但美国最高法院最终判定他们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 加拿大安大略省拥有大约5000孟诺教派阿米什人,这里是除了美国以外唯一的阿米什定居地。早在十九世纪,加拿大就已有阿米什人的足迹,其中包括北美最古老的阿米什社区,至今已存在超过180年。 二战之后,大批美国的阿米什人为躲避征兵制度而涌入加拿大。后来由于加拿大政府的限制,很多阿米什人被迫回到了美国,使得安大略的阿米什人定居点只有一到两个教堂区。如今阿米什人人口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有将近5000,在北美所有阿米什人的定居点中位居第十一位。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加拿大主要的阿米什聚集地。 珀斯县米尔弗顿(Milverton,Perth County) Even if they don’t have messiahs…

五月里的托菲诺(Tofino)

托菲诺是位于温哥华岛西端,紧邻太平洋的一个以冲浪著名的小镇,占地约40万公顷和迷人的海岸线,约1876户居民。沿着4号公路,在西部终点位于的艾索威斯塔(Esowista)半岛的尖端就能发现这个美丽的小镇。 五月上旬,当整个温哥华还在雨季的末尾喘息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带着一只小狗,看着雨刮器上下的摆动,在阴雨绵绵中驱车前往渡轮(ferry)码头。心里面默默祈祷,希望之后几天都是好天气。 前往托菲诺,需坐船先抵达温哥华岛Nanaimo的Departure bay,再沿着19号公路转4号公路,一路往西就可以到达。大概车行3个半小时左右。从温哥华可以在Horseshoe bay乘坐ferry前往Nanaimo,每隔两小时一班,出发前可以先在http://www.bcferries.com/ 查询一下时刻表,或者也可以在其官网进行预约,可以确保按时登船,特别在周末和假日时段。另外,在Richmond的Tsawwassen terminal也有船出发前往Nanaimo的Duke Point。 上午10点半,我们准时登船。因为有一只小狗随行,老公只能陪它呆在了汽车舱(宠物不可以去旅客船舱),我带着3岁的儿子上到3层去看看风景,因为天公不作美,一片阴霾,也没有啥风景可看了。如果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相信伴随着徐徐海风,看着波光粼粼的Georgia 海峡被一座座小岛屿环绕着,应该是美不胜收。船行大约1个半小时,我们中午前后抵达了Nanaimo。 也许我的祈祷真的起了作用,阳光开始拨开云层轻洒在我们前行的路上。不过应该是地处岛屿的原因,十里不同天,东边日出西边雨。一会儿是倾盆大雨一会儿是阳光明媚,享受旅途上的风景也正是感受旅游的魅力本身吧。 沿着4号公路横穿温哥华岛,会途径一个叫做Port Albrni的百年小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稍作停留去感受一下这个在温哥华岛中部的港口小镇。48公里长的水湾,澎湃的激流里满是鲑鱼和鳟鱼,是钓鱼爱好者不过错过的好去处。 一路向西,到达Tofino之前4号公路会带你好好感受一下山路的曲折,不断的wave需要驾驶者聚精会神,山林,湖泊,雪山,时晴时雨,仿佛穿梭在大自然神秘的腹部,惊喜连连。如果运气好,你还会在路边发现一两只野生动物。我们就幸运的在路边发现一只在觅食的小熊,老公慢慢将车驶近小熊身边,我拿起照相机使个劲的按快门,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小熊,刺激而有趣。 进入太平洋国家公园,就离目的地不远了,这时候四号路也叫做太平洋高速公路,公路修葺良好,蜿蜒前行,在茂密的树丛中,会突然瞥见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海天一色,豁然开朗,车里面是一阵欢呼,“Finally, we’re…

加拿大郁金香节 Canada Tulip Festival

有着“花中之后”美称的郁金香因其饱满的花形,艳丽的色彩和雍容华贵的气质而誉冠群芳。加拿大人喜欢它,不仅仅因为它的绚丽多姿,还因为它蕴含着的历史和友谊。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被德国占领。荷兰王室朱莉安娜公主(Princess Juliana)一家来到加拿大避难。1943年1月,朱莉安娜公主即将临产。根据荷兰王位继承法规定,新生的皇子或公主必须诞生于荷兰国土,才能被承认为皇族的一员。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朱莉安娜公主根本不可能回到荷兰分娩。而加拿大法律规定,凡出生在加拿大境内的人生下来自动成为加拿大的落地公民。一时间,两国政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最后加拿大人终于想出了一项紧急法桉,把渥太华市民医院(Ottawa Civic Hospital)的一间产房临时赠予荷兰政府。加拿大政府的机智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际难题,从而也播下了加荷人民特殊友谊的种子。1943年1月19日,朱莉安娜公主在“自己的领土”上顺利生下了第三个女儿玛格丽特(Princess Margriet of the Netherlands)。1945年战争结束后,荷兰政府以10万株郁金香赠送加拿大,以感谢加拿大对荷兰王室的患难相助,以及加拿大老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贡献。接着,荷兰议会通过法桉,将渥太华市民医院那间产房的荷兰领土主权归还加拿大。此后,荷兰皇室每年都向渥太华赠送一万株郁金香。1953年,渥太华举办了第一届郁金香节。1995年,玛格丽特公主重返渥太华主持郁金香节,同年,渥太华的郁金节升格为加拿大郁金香节,以见证加拿大与荷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2014年的郁金香节是5月9日至19日。 So, for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魁北克运动的历史成因

盡管加拿大和美國媒體很少報道,所有人幾乎都對魁北克發生的一些事情有所耳聞—這座以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大省早已開始準備脫離加拿大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雖然這並不是一個秘密,但大多數人並不了解為什麽魁北克人向往分裂,以及各種造成這些想法的歷史原因。 新法蘭西-加拿大第一個歐洲殖民地 眾所周知,魁北克人大多講法語—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魁北克人以法語為母語。基本上所有的魁北克人都是法國人在加拿大殖民地–新法蘭西(New France)–的後裔。從1608年的第一次登陸到1759年英國人在新法蘭西擊退法國軍隊期間,約有一萬名法國人移民加拿大。到後來新法蘭西的衰落,約有六萬講法語的人生活在聖勞倫斯(St. Lawrance) 附近。戰敗的法國軍隊拋棄了新法蘭西,法國人移民加拿大的浪潮也隨之終止。留在加拿大的法國人為今後的魁北克獨立運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十五世紀末期,克裏斯托弗•哥倫布 (Christopher Columbus)為歐洲殖民者打開了美洲大陸的大門。從哥倫布1492年在加勒比海地區登陸開始,西班牙人開始陸續在南美洲建立殖民地。哥倫布並沒有想到後來發生的這些事情—他當時甚至以為自己是來到了亞洲。十六世紀,歐洲國家想要開辟一條更近的路線來增加和亞洲的貿易往來的利潤。而這條路線需要穿過北美洲。 哥倫布登陸汙物加勒比海地區後不久,另一位意大利人,約翰•卡伯特(John Cabot)奉英格蘭國王之命沿著東海岸(East Coast)航行,有些人認為他可能在紐芬蘭登陸(Newfoundland)。卡伯特是第一個到達美洲並知道自己並不是在亞洲的歐洲人。卡伯特為英國人在加拿大開辦大型皮毛貿易公司和今後的殖民鋪平了道路。 緊隨卡伯特之後,法國人傑克斯•卡迪亞(Jacques Cartier)於1534年在今天的魁北克地區登陸。和哥倫布,卡伯特一樣,卡迪亞也在尋找一條通往亞洲的捷徑。由於聖勞倫斯的水面如此寬闊,卡迪亞堅信這條河流會帶他到達大陸的另一頭。當時有大批易洛魁族人(Iroquois)居住在聖勞倫斯河沿岸,但仍不能阻擋卡迪亞在加斯佩(Gaspé)豎起三十英尺高的木質十字架,並宣布此地為法國領土,從此開始了法國對魁北克地區的殖民統治。 十七世紀初期,英國人在美國東海岸開辟了殖民地。與此同時,法國在新斯科舍(Nova Scotia,當時還包括新布倫瑞克…

夏访落基山

(一) 城堡山營地(Castle Mountain Campground) 緩下腳步,遠離喧嘩,到山野去,到森林去,擁抱落磯山,在盛夏。這是我第6次遊訪落磯山,在不同季節、不同點切入,每次都有不同感觸,都有新的收獲。 13年前盛夏初訪落磯山,糊裏糊塗記不清任何事,只記得山上有直指雲天的樹林,有藍得誇張的湖,有譽滿全球的班芙小鎮。13年後的盛夏,再從同一點入山,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可心已歷磨練。不管是“冬吻落磯山”,還是“秋行落磯山”,每一次都如匆匆過客,只在山野裏留下淺浮的腳印,用相機輕點古老的磯石倩影,而後匆忙離去。此行心情復雜,是告別之旅。 從愛德蒙頓出發,穿過卡爾加裏,由堪墨小鎮(Canmore)切入,直入群山。車沿山路而行,進入班芙國家公園區域,群山如熱情的主人,在晴空下展臂相迎。看著車窗外風景變幻,回想著曾經從老山口入山的往事,還有原住居民的傳說。 車行於弓河谷(Bow River Valley),遠遠地便看見城堡山。山上部分的石紋依稀可見,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金碧輝煌,宛如童話故事中的公主居所。山的下部分與上半部分決然不同,密密麻麻的樹覆蓋了整個下半部,遠看像一張綠色毛毯圍裹,充滿了神秘感,讓人充滿遐想。 車朝城堡山方向行駛,越近,眼前的山越見清晰。山的上部是巖石,線條粗獷,猶如一個渾身充滿陽光的男子,在炫耀著大自然的力量;中下部長滿樹,陰柔有加,仿如一個披著綠色鬥縫的含羞少女,依在戀人的懷裏,傾聽故事。我驚詫於這剛陽與柔陰渾然一體的山。這山,撞擊我聯想的按鈕,引發我興趣。 城堡山最高點為海拔2766米,位於班芙和路易斯湖之間。據說十九世紀一位地質學家和醫生赫克托(James Hector)在考察落磯山時寫道:“河谷中央矗立著一座與眾不同的山……這山看起來像一座巨型城堡。” (原文為“Seeming to stand…